查看原文
其他

尹非 2018-05-27

点击上方蓝字,轻松关注

 

(本文为原创,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本公众号。谢谢!)







这些耳熟能详的画面,伴随我们儿时的记忆一直走到今天。



2015年的春天,有幸踏访了承载着少时记忆的地方----北京电影制片厂!令人感到沮丧的是,这里竟然如此静悄悄,人迹渺然。与外面车水马龙、繁华似锦的大北京相比,这里似乎已被遗忘。



梦想中的“工农兵”标志,已斑驳陈旧,我的心不由得悲凉起来。



梦里花落知多少,此情可待成追忆!



它曾经的光荣与梦想呢?



北京电影制片厂,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基地之一,简称“北影”。1948年北平(今北京)解放,中国共产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,并从延安东北抽调一批文艺工作骨干,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。同年10月1日改今名,即北京电影制片厂。

北京电影制片厂建厂初期以拍摄纪录片为主,1956年,另行组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后,改为摄制故事片的专业厂。











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影片创作上大胆探索,逐渐形成了以改编文学名著为主、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风格。先后拍摄了《祝福》、《林家铺子》、《青春之歌》、《革命家庭》、《风暴》、《红旗谱》、《烈火中永生》、《早春二月》等优秀影片。同时改编拍摄了《杨门女将》、《野猪林》等传统戏曲片。文化大革命期间,除少量样板戏影片外,基本未拍故事片。






1976年后,北京电影制片厂除拍摄了《大河奔流》、《伤逝》、《骆驼祥子》、《包氏父子》、《寒夜》、《边城》等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外,还摄制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:《小花》、《瞧这一家子》、《夕照街》、《良家妇女》、《血总是热的》、《代理市长》、《迷人的乐队》等。

北京电影制片厂还与外国制片厂商合作,拍摄了故事片《一盘没有下完的棋》、立体故事片《侠女十三妹》,并协助拍摄了《马可·波罗》、《末代皇帝》等。

1949-1985年,北京电影制片厂共拍摄故事片180部、舞台艺术片58部、新闻纪录片17部,共计255部。此外,还译制了外国影片10部,协助各兄弟电影制片厂拍摄、加工影片多部。



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。前不久听说北京电影制片厂面临拆迁引发争议,这之后北京市规划委已经明确表示将保留主楼、东楼和西楼三栋建筑。目前所有拆迁和建设已停止,北影厂有望以文物保护单位形式免于被拆迁。



从后面回望,竟有些鼻酸------

城市好大,少时在心目中非常高大的雕塑,现在竟然龟缩向隅。



空空荡荡的马路,让我的心也空落落的------



那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标语,让人联想很久,那个时代,那个“工农兵”为主旋律的时代啊!

这里培养过多少艺术人才?有多少风流人物,曾经出入于此呢?


人去楼空,曾经的繁华不见。


影迷只能带着神往和想像,东张西望,徘徊前行------


白桦树啊,你目睹过这里的盛况吗?


时间还停留在当年的岁月------


都市里难得的寂静小路。


只有那赫赫有名的牌子,告诉这里曾经的辉煌。


大大的“拆”字,令人触目惊心。有的地方忙于造假古董,有的地方忙于拆真古董,真搞不懂其中的逻辑!


此地令人眼前一亮!



真正的电影世界、饕餮之家啊!







五彩缤纷的电影装饰,一扫刚才的沮丧,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。仿佛电影的魂魄还在,电影的“根”还在。


总理的音容笑貌啊,北影有您多少的心血!您看到现在的北影,一定会感到难过吧?谁来告慰您呢?






进入各主题餐厅,墙上还是老电影多。许多人认不出这是“蔡明”。


北影的菜品不错,物美价廉,温暖了我们的胃,也抚慰了我们的心。


回首往事,让我们看看,北影出了哪些炫目的“22”大吧:

谢添、崔嵬、陈强、张平、于蓝、于洋、谢芳


谢 添



崔 嵬



陈 强



张 平



于 蓝



于 洋




谢 芳



《城南旧事》插曲


可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加关注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